Archive for 22 四月, 2010

2010上海世博會的驚奇系列之二 : 熊貓篇

熊貓篇

世博熊猫饲养员在沪工作实录
核心提示:他们四个在大学里学的都是动物科学、野生动物保护等专业。他们至少要在上海待上半年和熊猫们一起适应上海全新的生活环境。今天谁表现好?谁吃相 最难看?谁的体重又增加了?……每天中午,饲养员们总要在“熊猫日记”上原原本本记录下小家伙们的表现。从它们出生那天起,日记本已经摞了厚厚一叠……

给熊猫配饲料这项重要工作,由“熊猫妈妈”徐娅琳全权负责。她在一口大得一人环抱不过来的锅里调奶粉、加营养品,然后分配窝窝头、洗苹果、削胡萝卜。为了保持营养均衡,每只熊猫每餐的食量都经过严格控制,食盆都要一一在电子磅秤上过秤。

大熊猫-图片-PANDA-PICTURE

今天谁表现好?谁吃相最难看?谁的体重又增加了?……每天中午,饲养员们总要在“熊猫日记”上原原本本记录下小家伙们的表现。从它们出生那天起,日记本已经摞了厚厚一叠。

“熊猫爸爸”李果神秘兮兮地说:“我们的奶粉又香甜又有营养,配方可是保密的哟。 ”

大熊猫-图片-PANDA-PICTURE

它们和它们的“爸爸妈妈”,一起爱上了上海冬日的温暖阳光。

最调皮的要数“武阳”。填饱了肚子的它格外兴奋,竟把笼舍铁门当成了攀登架,“噔噔噔”一路往上爬。急得徐娅琳直叫唤:“娃儿,快下来擦擦嘴。 ”

从上海动物园临时宿舍到新建成的熊猫馆,大约1000米路程,骑自行车要花几分钟;从熊猫馆到园里的员工食堂,大约500米路程,每天得往返两 次。来自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饲养员李果、杨杰、徐娅琳和肖永丽,每天都在这两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来来回回。在他们的照顾下,目前“世博熊 猫”已初步适应了环境,很快就会与广大游客见面。

和10只“世博熊猫”一同来沪两周多,年纪轻轻的李果他们几乎没出过动物园,也没怎么到各处景点逛逛,他们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熊猫身上,全心全意与它们相伴,无微不至照顾着它们的饮食起居。

上午8时,饲养班班长李果准时打开熊猫馆大门,用四川话和熊猫打招呼:“娃儿,睡得安逸不? ”与之呼应的,是“娃儿们”集体发出的“呜呜”欢呼声。饲养员们一天的忙碌工作,就在这情意绵绵的问候中开始。

饲养员的工作简单而安静。他们默默地从饲料房里来回搬运新鲜竹子,默默地打扫笼舍、喷消毒药水,又默默地调配食物、给熊猫喂食。偶尔歇下来,他们会拍拍娃儿们的脑袋,或是互相调笑几句,一整天工作时间就这么过去了。

“为何选择这份寂寞的职业? ”李果认真地回答:“只是因为喜欢动物。 ”他说,他们四个在大学里学的都是动物科学、野生动物保护等专业,工作中一边饲养大熊猫一边搞科学研究。李果和肖永丽专攻育幼,在保护中心负责照顾半岁以 内的幼崽,徐娅琳擅长饲养半岁至3岁年龄段的“青少年”熊猫,而杨杰则专攻熊猫繁殖。李果说:“动物都是不会说话的小娃儿,和它们待久了,心会变得纯净, 当然也会变得有些沉默。 ”

他们至少要在上海待上半年,和熊猫们一起适应上海全新的生活环境。四人里年龄最大的徐娅琳已是第二次来上海,此前,她曾经带着另外三只她一手养 大的熊猫到上海野生动物园,一住就住了大半年。对她而言,上海的生活圈和交际圈很狭小,但这次多了三个弟弟妹妹让她觉得很安慰,她常常用四川带来的辣酱, 在宿舍里为杨杰他们做一桌川菜,就像他们的大姐姐一样。最思乡心切的,是当爸爸不久的李果,他女儿刚满一岁半,和这些大熊猫年龄差不多。他告诉记者,平时 陪伴女儿的时间很少,心里总有几分歉意。 “想孩子的时候就打电话回家听听她的声音,实在忍不住想念时,就跟熊猫说说话,它们也是我的儿子和女儿……”聊天中,年轻外向的杨杰打断记者:“别说这个 话题了,你看李果都快哭了。 ”

采访结束前,徐娅琳一再关照摄影记者:“一定要把我们的娃儿们拍得可爱一些。 ”“5·12”大地震发生时,她和同事们正在研究中心工作,眼看着山体在眼前崩塌,大家把熊猫一只只从树上拖下来,抱在怀里步行撤离,硬是把它们救了下 来。“这些震后熊猫娃儿,实在是来之不易。 ”

“世博大熊猫”在上海的幸福生活
10只天真可爱的大熊猫宝宝的到来,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。连日来,上海掀起了一股“熊猫热”,人们竞相来到上海动物园一睹“世博大熊猫”的风采。

24日是10只“世博大熊猫”宝宝正式与公众见面的第一个双休日,尽管上海天气阴冷,但热情的观众还是把上海动物园的大熊猫馆围得里三层外三层、水泄不 通。面对众人的瞩目,小家伙们丝毫也不怯场,有的在悠闲地吃竹子,有的在玩滑梯,还有的在闭目养神,神态各异、憨态可掬。

“经过近20天的过渡,这些小家伙们已经完全适应了上海的城市生活,胃口很好,体重都增加了。”这10只大熊猫专门的饲养员李果说。为了照顾这10只大熊猫宝宝,李果和三名同事于1月5日与大熊猫一起,乘专机从四川来到上海暂住一年。

住在上海动物园改造一新的大熊猫馆,10只大熊猫宝宝的“世博生活”过得悠闲而舒适。

每天早上七、八点钟起床后是晨练时间,伸伸腿、弯弯腰,活动一下身体,饿了可以吃点竹子,到了上午九点就是第一次正餐时间。每只大熊猫宝宝定时定量,每顿 喝800克牛奶、吃200克窝窝头,窝窝头里掺杂了大米、玉米、黄豆、鸡蛋等,主要是为了补充大熊猫宝宝身体发育所需要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。

吃完正餐就是大熊猫宝宝的自由嬉戏时间,它们宽敞舒适的“新家”分为室内展区和室外展区两个部分。室内展区布置得如同小孩子的幼儿园,有滑梯、单杠等器 材;室外花园则有草坪、假山、木头小径、爬杆等,尽量模仿自然环境。大熊猫宝宝们可以在室内室外自由活动,饲养人员则在监控室随时可以观察到它们的一举一 动。

每天中午,大熊猫宝宝们都要睡两个多小时的午觉,起床后下午三点是第二次正餐时间,菜单里仍然有牛奶和窝窝头,不过主食是竹子。在大熊猫馆,竹子是无限量 供应的。刚开始来的时候,小家伙们只吃四川卧龙的“家乡竹”,如今已经习惯了上海本地产的“本帮竹”,每只熊猫宝宝平均每天要吃10公斤左右的佘山毛竹, 有的贪吃的小家伙半夜醒来还会吃点毛竹再接着睡。

据李果介绍,尽管到了陌生的上海,这10只大熊猫宝宝的性格都没有什么改变。脸长得大大的雄性大熊猫“佑佑”性格依然很果敢,带领小伙伴们第一个踏进新家 的门、第一个玩单杠、第一个爬上树;爱美的雌性大熊猫“汉媛”在家乡的时候,喜欢在水池边欣赏自己的倒影,如今虽然看不到了,但依然很在意自己的容貌,在 公众面前时刻保持着端庄的仪态;而在汶川大地震后出生的首对龙凤胎大熊猫“平平”“安安”,则经常在一起玩耍嬉戏,在众多的小伙伴中显得格外亲热;那只在 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出生的大熊猫“奥运”,则还是喜欢独处,经常一个人在室外花园里优哉游哉地四处逛逛。

为了让观众更加深入了解这10只大熊猫宝宝,上海动物园已经将它们的姓名、性别、出生日期、体重和性格等资料,张贴在大熊猫馆附近,还配上了精美的“大头照”。

上海动物园原有的三只年龄稍长的大熊猫,也被安排与10只“世博大熊猫”比邻而居。

上海动物园的这些动物都深受游客喜爱。73岁的金阿婆是大熊猫的“超级粉丝”,能一口气说出10只“世博大熊猫”的名字,对每只大熊猫的性格也了如指掌。在大熊猫宝宝正式与公众见面的第一天,她在上海动物园里观看了5个多小时,为的是能将大熊猫宝宝们区分开来。

作为与恐龙同时代的动物活化石,大熊猫受到全世界人民喜爱,也是中国对外交往的“和平使者”,近年来还频频亮相中国的重大活动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 间,8只从汶川大地震中抢救出来的“奥运熊猫”成为中外游客在赛场外的关注焦点。而此次10只“世博大熊猫”来沪,是历史上四川亚成体大熊猫出省对外集体 展出中规模最大的一次。

“10只大熊猫的到来,体现了全国人民对上海世博会的美好祝福,它们在上海幸福快乐地生活,也很好地诠释了‘城市,让生活更美好’这一世博会的主题。”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马云安说。

来沪3个月世博熊猫均增肥 30万游客目睹国宝风采

大熊猫-图片-PANDA-PICTURE

图片说明:躺着吃竹子,好惬意哦

东方网记者周媛、沈量4月6日报道:吃饱了玩会,玩累了就睡,每天早上一顿,下午一顿,喝的是进口牛奶,吃的是佘山毛竹。10只四川卧龙的世博熊猫来沪已3个月有余,今天东方网记者来到上海动物园,看到熊猫宝宝们都已“增肥”,这与饲养专家的精心照料密不可分。

200斤竹子好作伴

“小家伙们有时很聪明,有时憨憨傻傻的,它们快2岁了,从出生到现在,我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。来到上海后,它们很快适应了环境,都健健康康的,从未生过病。”饲养员肖永丽与东方网记者边分享10只熊猫宝宝的近况,边开始了一天的工作。

大熊猫-图片-PANDA-PICTURE

图片说明:饲养员我杨杰清扫干净后,熊猫宝宝住得就更舒服了。

早上8时左右,饲养员杨杰和肖永丽换上工作服,一天的工作从打扫熊猫的家开始了。“除了早晚饭,竹子我们是随时添加,每天它们要吃200多斤竹 子,为了保持竹子的新鲜度,我们每2天采一次,尽量做到现采现喂。”饲养员杨杰介绍道,“我们先把竹子放到室外,趁它们吃早饭的时候,打扫它们的屋子并消 毒。”

加钙锌的牛奶好味道

大熊猫-图片-PANDA-PICTURE

图片说明:我坐着吃,我躺着吃,竹子是我的最爱

竹子来啦!熊猫宝宝们一窝蜂地朝心爱的竹子跑去,有的吃得“头不太眼不睁”,有的吃得 “东倒西歪”,也有的吃着吃着躺在草坪上,四脚朝天,引得游人纷纷用相机拍下它们憨态可掬的吃相。可记者发现,有只熊猫吃了两根竹子就回到笼门口,久久徘 徊,任伙伴们吃得再香也诱惑不了它。是小家伙食欲不好么?

大熊猫-图片-PANDA-PICTURE

图片说明:看我这个性的背影有腔调吧

和世博熊猫朝夕相处的杨杰一语道破它的小脑筋:“它不是胃口不好,而是在留着肚子吃后面的好东西呢!来上海的3个月,它们每只体重都长了6-7公斤,最胖的韵韵已超过了60公斤。怕它们营养不良,牛奶里还特意加了钙锌溶液。”

精心照料胃口好

大熊猫-图片-PANDA-PICTURE

图片说明:饲养员肖永丽为世博熊猫准备精心配制的牛奶

大熊猫-图片-PANDA-PICTURE

图片说明:给窝窝头称重,确保每个250克

“这牛奶是精心配制的,由国外进口奶粉和我们指定的奶粉搭配而成,为了营养均衡,我们还特意添加了微量元素。”年轻的饲养员肖永丽性格比较腼腆,干起活来手脚麻利,耐心细致。胡萝卜上的斑点,她削得一块不留;每只窝窝头,都精确称重;每只竹笋都洗得干干净净。

大熊猫-图片-PANDA-PICTURE

图片说明:这么多的胡萝卜竹笋只够10只熊猫吃一顿

眨眼功夫一桶桶胡萝卜、竹笋、窝窝头就准备好了。这就是熊猫宝宝们迫不及待的营养餐了。东方网记者了解到,每只熊猫平均每顿吃3根胡萝卜、2根竹笋、250克窝窝头。“它们胃口各不相同,有的爱吃竹杆、有的爱吃竹叶,当然最爱吃的还是竹笋。”

10只熊猫10本“日记”

大熊猫-图片-PANDA-PICTURE

图片说明:每只熊猫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“日记”

东方网记者获悉,饲养员杨杰和肖永丽大学里学的是和动物科学相关的专业,因为喜欢熊猫,他们有幸做了一份天天与“国宝”打交道的工作,令人羡慕不已。“我们每半小时要记录一次熊猫的精神状态、饮食起居和尿液排便情况。”杨杰边说边在记录本上清晰地写下观察结果。

大熊猫-图片-PANDA-PICTURE

图片说明:吃胡萝卜喽,让我抱抱你

“我们为这10只熊猫都准备了记录本。这份工作虽看着有些单调,但有时它们抱着你不让你走,或者边吃边搂着你,还是很好玩的。”杨杰坦言以前也 被熊猫“偷袭”过,“它们不是故意攻击你,有时玩着玩着不小心嘴或爪子就会伤到你。这10只小家伙也许你们看好像都长得一样,我们一眼就能认出谁是谁。”

谈到游客观赏熊猫,肖永丽建议,拍照时尽量避免使用闪光灯,“熊猫宝宝们有时会怕生,虽然我们架起了玻璃高墙,但仍有游客把零食或饮料抛进去给熊猫吃。要知道熊猫吃了不当的东西,会容易生病。”

清明小长假万名乘客目睹国宝风采

大熊猫-图片-PANDA-PICTURE

图片说明:考考你的眼力,我们有几只?5只?下面还有一只躲猫猫呢

此外,记者从上海动物园管理处潘主任处了解到,从1月份世博熊猫来沪至今,上海动物园共接待了近30万中外游客,近清明节小长假3天,就有近4.8万游客蜂拥而至,一睹“国宝”的风采。

由于熊猫怕热不怕冷,即将到来的高温天气给动物园方面出了一个小小的难题。据悉,届时将减少世博熊猫的户外活动,让它们在装有中央空调的房间内 “避暑”。随着世博脚步的临近,上海动物园预计将迎来观赏世博熊猫的客流高峰。据了解,园方已做好多种应急预案,增派工作人员,确保游人安全。

相關連結︰2010上海世博會的驚奇系列之一

4月22日世界地球日




100 個面臨消失的記憶 (100 Places to Remember Before They Disappear),是由多位全球最棒的攝影師所拍攝的,拍攝的景點是根據 2007 年 IPCC 氣候變遷報告而來的,這些美麗的地球景點受到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威脅面臨消失的危機.

攝影展也在今年舉辦氣候變遷會議 COP15 的主辦國丹麥帥先展出,24 小時全天後戶外開放展出吸引許多當地民眾與觀光客前往,夜間燈光則採用環保省電的 LED 照明.



鏡頭下的地球

2009年国际旅行摄影奖各奖项日前公布。有来自70个国家几千份的照片参评,而获奖作品也将于2010年1月29日-31日在伦敦皇家园艺大厅现场展出。这是其中获奖的一组作品展示。

摄影大赛冠军与最佳摄影师奖:作品名“归途”,作者阿卡什,拍摄于孟加拉一列火车上,结束一天工作后回家的人们。阿卡什同时也荣获了本次摄影比赛的最佳摄影师奖。

一等奖作品:作品名“塞伦盖蒂国家公园”,作者为来自英国的乔纳森-阿伦,拍摄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。

最佳人文摄影奖:作品名“捕鱼后”,作者为来自荷兰的约翰-易生,拍摄于中国大理的洱海。

自然奇观奖二等奖作品:作品名“斯科克霍姆岛”,作者克雷格-埃斯顿拍摄于英国威尔士。

自然奇观奖二等奖作品:作品名“圣玛丽的灯塔”,作者克雷格-伊斯顿,拍摄于英国的惠特利

精彩瞬间奖作品:作品名“荡秋千的女孩”,作者凯文-克孜拍摄于日本高松市。

人文类二等奖获奖作品:作品名“日落下谈情的少年”,作者凯文-阿姆勒,美国,拍摄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。

人文类二等奖获奖作品:作品名“非洲舞者”,作者乔纳森-班克斯,英国,拍摄于利比里亚国家和平与文化节。

國家地理雜誌

北極狐(Arctic Fox)

苏拉威西海,捕鱼(Celebes Sea, Fishing)

驼鹿,蛇河(Moose, Snake River)

紅毛猩猩,婆罗洲(Orangutan, Borneo)

点击图片查看下一页

自然奇观奖二等奖作品:作品名“圣玛丽的灯塔”,作者克雷格-伊斯顿,拍摄于英国的惠特利